日期:2025-07-17 09:45:07
谣言诞生记:一场精心设计的“情报剧本”
7月8日,《中东之眼》援引“匿名阿拉伯情报官员”的说法,称中国通过“秘密运输机”向伊朗交付红旗-9BE防空系统,甚至煞有介事地描述“伊朗用石油支付,装备藏身沙漠基地”。 报道特意强调“美国盟友已掌握具体数量”,却拿不出任何卫星图像或货运记录佐证。
以色列《今日报》记者阿米尔直接致电中国大使馆时,语气近乎质问:“这是战争级别的消息! ”——毕竟一个月前,以色列F-35刚空袭伊朗纳坦兹核设施,若中国尖端防空系统入场,中东空战规则将被彻底改写。
耐人寻味的是,类似剧本早有前科。 2025年4月伊以互袭期间,所谓“中国运输机向伊朗运军火”的谣言,最终被证实是送往叙利亚的难民帐篷;更早的“伊朗采购歼-10CE”传闻,连一张模糊的卫星图都未曾出现。
中方辟谣:写在钢轨上的“三不原则”
面对舆论风暴,中国驻以大使馆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:直击要害:“报道完全不实! ”声明开篇定调,不留模糊空间;亮明底线:重申中国“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、不向交战国出售武器、对军民两用物资严控”的三不原则;
身份锚定:强调“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”,暗指某些国家在军售问题上的双标。使馆发言人更翻出档案柜中的卷宗:“这已是本月第二次栽赃! ”——两周前所谓“中国军火运输机”的谣言,最终被证实装载的是叙利亚人道主义物资。
联合国武器登记册的数据佐证了中方立场:2013-2025年,中国对伊朗正规军售记录连续12年为零。 相比之下,俄罗斯2016年顶着压力交付伊朗S-300防空系统,至今仍是两国军事合作的基石。
伊朗的困局:买不起,更买不到
德黑兰国防部的地下指挥中心,雷达屏上闪烁的以色列战机光点如同芒刺。 空军司令拍桌怒吼:“‘雷霆’防空系统拦截率不到40%,必须外购! ”革命卫队代表却冷笑反驳:“1979年革命精神就是自力更生! ”
这场争论撕开伊朗军购的残酷现实:
技术代差:伊朗逆向仿制中国红旗-7的“巴瓦尔-373”防空系统,雷达抗干扰能力仅相当于中国90年代水平;
财政枷锁:受石油禁运影响,伊朗外汇储备较2018年暴跌82%,2024年军费甚至低于阿联酋;
支付难题:中国装备需硬通货结算,俄罗斯优先供应乌克兰战场盟友,朝鲜导弹都要黄金支付。
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一针见血:“不是不想买,而是买不起也买不到。 ”伊朗武器国产化率虽从45%提升至78%,但航空发动机、相控阵雷达等核心技术仍依赖灰色渠道进口——其无人机产能激增200%的背后,是大量西方精密零件的非法流入。
中东军购双轨制:中国的“去冲突化”布局
当谣言甚嚣尘上时,中国在中东的真实军贸布局正悄然浮出水面:
客户筛选:阿联酋、沙特等地区稳定力量包揽90%订单,埃及、阿尔及利亚紧随其后;
装备属性:集中于彩虹-4无人机(限制作战模块)、反海盗雷达(民用版本)等防御性装备;
技术控制:向沙特转让生产线但限制核心代码,为阿联酋建设北斗地面站却屏蔽军事坐标。
这与某些国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:美国持续向以色列提供GBU-39钻地炸弹,俄罗斯向伊朗开放无人机引擎技术,而中国选择为卡塔尔开挖世界杯地铁隧道,向德黑兰运送风力发电机叶片。
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点破关键:“北京深谙军售是短期利益,安全架构才是长期筹码。 ”在波斯湾的星空下,悬挂五星红旗的货轮与以色列航班共用同一航线——当别人输送导弹时,中国在运送发电机叶片;当别人划定阵营时,中国在修筑共享的通道。
红旗-9的“真客户”与伊朗的“替代方案”
讽刺的是,就在谣言发酵期间,埃及军方首次公开承认部署红旗-9BE保卫苏伊士运河,沙特在沙漠深处展开同款系统实弹演练。 中国对中东军售的真实地图,早已跳过伊朗转向更稳定的伙伴。
德黑兰的替代方案同样耐人寻味:
无人机蜂群:伊朗加速仿制中国“蜂群母舰”战术,用廉价巡飞弹消耗以色列防空导弹;
灰色技术转移:通过第三国获取中国民用雷达芯片,改装俄制S-300系统;
战略忍耐:等待联合国对伊武器禁运决议(2231号)2026年到期窗口。
前驻伊朗武官李明博的观察意味深长:“若真想突破红线,何必选敏感时段?伊以尚未签署终战协议,此刻军售等于亲手点燃火药桶。 ”
认知战背后:谁在制造“中国威胁”?
现代战争研究所(MWI)拆解了谣言的三重动机:
舆论绑架:为以色列争取西方援助制造“中国威胁”话柄;
战略试探:离间中国与沙特、阿联酋的军贸合作关系;
底线摸底:测试中国在“伊以代理人战争”中的真实立场。
以色列《国土报》的潜台词更直白:“中国若真想平衡中东,就该学美国直接军援以色列。 ”——但中国使馆的声明早已写满潜台词:“当F-35在加沙投弹时,我们的盾构机正在挖地铁隧道。 ”
盛达优配-杠杆炒股-安全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低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