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22 07:32:03
郑维山来自湖北麻城的一个小山村,那里是个有名的革命地方。当革命的风潮席卷全国时,他的老家也成了农民活动的重要地带,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。
郑维山的老爹,郑国麒,是个满脑子革命想法的老革命。那时候,革命浪潮闹得沸沸扬扬,郑国麒坐不住了,带着乡亲们一起加入了黄麻起义。受到老爹的影响,年轻的郑维山没被村里安逸的日子绊住脚,他自个儿跳进了革命的浪头里,当上了一名赤卫队员。
1930年,红四军走进了大别山深处,来到了郑维山的老家。一听说红军在招人,郑维山立马就带着一百名赤卫队员,满腔热血地加入了革命队伍。那时候,红军的日子过得非常不容易,手上没啥武器,连新加入的战士都得自己去跟敌人抢枪杆子,才能有打仗的家伙。
在他的人生里,花园那场仗头一回打。一听冲锋号响,他立马抽出刀往前冲。敌人炮火太猛,郑维山还没到跟前,手里的刀就被炮火打断了。他脑子转得快,赶紧从兜里掏出石灰往敌人脸上撒。敌人眼睛被石灰迷住,郑维山趁机拿起新家伙,勇猛往前冲,最后把敌人打败了。仗打完了,他还捡到一支双管枪和一百多颗子弹。
没过多久,徐向前打算把郑维山调到身边做传令兵,让他负责把打仗的命令告诉各个部队。那时候红军经常碰到战况变得很快的情况,指挥官没法写命令,只能靠传令兵脑子好、动作快来传话。传令兵这活儿可重要了,出错的话,整场仗都可能输掉。郑维山不管啥时候都能把命令传得一字不差,这让徐向前特别放心他。徐帅还常跟郑维山开玩笑,说他有“过目不忘”的本事,命令再复杂,一听就能记住,好像耳朵有魔力一样。
在长期的紧张战斗生活中,郑维山的打仗本事飞快地长进了。一有空,他就悄悄地跟着徐帅,听徐向前给战士们传授打仗的方法和规矩。徐向前讲的时候爱用些深奥的军事词儿,郑维山起初听得云里雾里的,但他没泄气,总是找机会向长官请教,天长日久,军事上的学问就攒了一大堆。渐渐地,徐帅布置任务时,他能提出挺有帮助的点子,有时候徐帅忘了安排支援部队,他也能赶紧补上,这让徐向前对他另眼相看。
郑维山的军事本事越来越厉害,徐向前觉得他不能只当个传令兵,这么能干的人得有大用场。没多久,郑维山就被升为了通信队的指导员,成了红军里年轻有为的领头人。他真的很争气,带着队伍突袭敌军,干掉了一个营。最让人高兴的是,他们还抢到了一门大山炮,这炮可厉害了,一炮就能炸毁一栋房子。
有一次,红四军和川军抢一个很重要的山头,徐向前就让郑维山带着炮营先动手。徐帅本来只想打三炮吓唬吓唬敌人,没想着真能打中。可郑维山炮打得准,连着三炮都精确命中了敌军。头一炮就把敌人的指挥中心给炸了,另外两炮又打中了敌人的重要防御和阵地,给红军进攻让出了路。因为这次打得好,徐向前夸郑维山是“炮打得好极了”的高手。
新中国诞生后,郑维山得到了开国中将的荣誉,还当上了北京军区的头儿。但就像很多历史上的英雄,他的命运也有不少波折。因为好多复杂的事儿,郑维山在党内碰到了大麻烦,受到了严厉的批评。1971年,他被派到安徽农村,一干就是八年的体力劳动改造。
到了安徽后,他虽是以前的军队大领导,却没想着要啥特别照顾。大家看郑维山年纪大了,就给他分了些轻松的活儿。可郑维山不乐意,总抢着干重农活。他还乐呵呵地说:“我本来就是农村人,干农活是老本行。革命这么多年,差点把老本行给丢了,现在正好补补,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让我和这片地更亲近。”
他那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老的劲儿,让农场的人都很佩服,年轻小伙子们也纷纷劝他:“老郑头,您岁数不小了,轻便的活儿就让我们干吧,重的活儿您就别费心了。”但郑维山从来都不肯,总是乐呵呵地说:“咱们都是革命的老兵,任务越难,咱们越得往前冲!”
1978年,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党中央的心里又开始惦记起那些为革命拼过命的老同志。到了1979年,郑维山鼓起勇气,给他的老领导聂荣臻元帅写了封信,说自己很想回北京。聂元帅一看,二话不说就帮了忙。郑维山一听批准的消息,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。那天,他从安徽农场回到北京,心里那个美啊,简直没法说。他冲着乡亲们又是笑又是跳,就像个孩子回家过年似的,高兴得不得了。
虽然郑维山最终回到了北京,但他在农场和乡亲们一起的日子,他始终铭记在心。农场老大哥为他办了个送别小聚会,动情地讲:“老郑一来这儿,我就看出,他早晚得回京城大显身手。咱们跟他处出了真感情,今儿个就是来给他加加油,盼他到新岗位上再创辉煌。”场长的话让大家掌声连连。要走的时候,郑维山心里五味杂陈,虽说马上要离开了,但他跟这些朴实的乡亲们已经有了割舍不断的情分,这份情谊,他会一辈子记在心里。
郑维山一回北京,好多老战友一听这消息,都急着来看他。像许世友、秦基伟这些一起经历过红军岁月的老兄弟,早早就约好了要见面,跟他叙叙旧,问问好。就连那时候的国务院副总理陈锡联,也是赶紧给好几位将军打电话,听说大家都争着要先见郑维山,他二话不说,直接就到了郑维山家里,亲自来探望。这温馨的一幕,让郑维山心里暖洋洋的,觉得老战友和领导心里还惦记着他呢。
虽然郑维山回到了北京,但他遇到的好多麻烦事儿还是没能马上解决,特别是生活上的难关。实在没办法,他只能去找以前的老上司徐向前元帅帮忙。徐向前元帅一听郑维山的情况,心里特别着急。他立马就跟总政治部说了郑维山的困难,还吩咐道:“郑维山同志的生活安排还没搞好,得赶紧处理,别再拖拖拉拉的了。”韦国清他们那个中央的部门,一听徐元帅这么急,马上就动起来了。没想到才过了两天,总政治部就跟徐向前元帅回报,说郑维山的生活问题已经安排妥当了。
多亏了徐向前和其他高层的帮忙,1980年郑维山的生活难题总算是圆满解决了。那时候,郑维山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地,以前的沉重负担也随着事情搞定而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1982年,邓小平点名让郑维山去当兰州军区的司令员,并跟他说:“你去兰州军区,我很放心。”郑维山对这份信任感到特别骄傲,他赶紧向邓小平保证,一定会拼尽全力,把新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。
时间匆匆过,谁也不留情。1998年的时候,郑维山查出肺部长了肿瘤,这对他的打击真的很大。动了手术后,他的身体慢慢好了些,但病情总是时好时坏,郑维山一直在努力跟病魔抗争。到了1999年,郑维山又因为生病住了院,这次他却做了个让很多人都看不懂的选择。当他听说治疗要花好几百块钱时,他竟然要求把这些钱给党组织,而他自己决定不再继续治疗了。
这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和亲朋好友都特别感动。郑维山是个老资格的红军战士,以前打过很多仗,特别有名,他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和人民拼命。到了快不行的时候,他心里想的还是国家和组织,根本不顾自己怎么样。他这种伟大的精神,真的让人看了心里难受。以前为了革命,他出生入死,立了好多大功,到快离世的时候,他还是只想着国家建设,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。
这种境界,真的是毫不利己。在生死关头,郑维山毅然不顾个人安危,满心只想着党和人民的福祉。
到了2000年的时候,郑维山的身体越来越差,医院最后告诉家人他情况危急。在他快要不行的时候,郑维山没有选择让自己沉浸在悲伤里抱怨,而是像个老革命家那样,写了一封很打动人心的信。在信里,他请求中央能想办法帮他治疗,但也说如果费用紧张,希望能多用在军队的发展上。
郑维山在信里说了他走后的一些想法:“我最后一个月的工资,想全部交给组织,就当是最后一次交党费了;我的那些书,打算都送给山里的孩子们;说到我的身后事,我不想搞什么告别仪式,追悼会也不用。我希望把我的身体捐给医学研究,骨灰就撒在大别山上,最后能让我朝着这片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,敬个礼就好了。”
这封信简直就是郑维山一辈子的心血总结,也是他把所有都给了国家、军队和人民的一个深情告别。对他而言,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革命,走到最后,只求能无怨无悔,不留遗憾。他的话很简单但很深刻,短短几句,满满的都是他对党、对人民、对革命事业的忠心,也是他最后的道别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盛达优配-杠杆炒股-安全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低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